會聚全國85%的石英資料企業、首先組建省硅資料工業技能立異戰略聯盟、建立國內首家國家級硅資料檢測中心及硅工業科技立異中心、躋身國家火炬計劃硅資料工業基地……憑仗大自然饋贈的石英資源,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環繞特征硅工業鏈,不斷提高科技立異支撐才能,催化企業完成“制造”到“智造”的工業晉級。
連云港市副市長、東海縣委書記宋波說:“咱們要進一步擴大開展優勢,環繞延鏈補鏈強鏈,緊盯光纖、半導體等職業高端方向,著力打破電子級多晶硅、單晶硅出產的要害中心技能和工藝,促進硅工業開展邁向中高端、經濟增加完成中高速。”這既是貫徹落實江蘇省委、省政府關于科技和工業立異開展決議計劃部署的題中之義,也是東海縣硅工業做大、做強的有用途徑。
?
點石成金 硅工業集群多點開花
東海縣坐落濱海開發經濟帶與沿東隴海線工業帶的疊加區,隴海鐵路貫穿全境,公路暢通無阻,內河航運銜接長江、運河。如果說優勝的區位條件是企業落戶東海的重要因素,豐富的石英砂資源更是讓東海成為投資商眼中的“香餑餑”。
在晶海洋半導體資料(東海)有限公司單晶硅片出產車間,一臺臺機械高速工作,63公斤重的硅方經過機械臂自動粘膠,被傳送帶輸送到線切車間,經過金剛線切割和清洗,一張張厚度僅150微米的硅片按照質量等級被有序分類。熟悉每道工序的公司工藝部司理周寧寧介紹:“一張硅片制成要經12道工序,現在出產的182大尺度硅片,功率大、效率高,很受市場青睞。”從2008年落戶東海高新區,這家企業已展示出作為“鏈主”企業的實力,硅片年產能達到7.5GW,上一年產出硅片7.6億片,應稅銷售額打破50億元。

“東海具有石英儲量3億噸,儲量和質量均居全國之首,被譽為‘東方石英中心’。”東海縣發改委主任唐昶說,經過大力吸引扶持大企業、大項目,上一年全縣規劃以上硅工業企業共102家,規劃以下企業820家。
坐落于東隴海線南側的江蘇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是東海縣硅工業集群強大的一個縮影。公司董事長陳士斌自豪地說,公司從23年前固定資產只有幾十萬元的小作坊起步,開展到2014年上市,從事高純石英砂、高純石英管等研制、出產與銷售,產品應用于光源、光伏、光纖、半導體、光學等范疇,30%以上的產品出口歐美、日韓。
現在,東海縣硅工業開展多點開花,高新區要點打造光伏工業集群和電子級高純硅微粉工業集群;開發區要點打造石英新資料工業集群;鄉鎮工業集中區別離形成了熔融石英、石英玻璃管、照明燈具等特征石英工業集群,區域性集聚開展態勢逐漸閃現,展現出“國內有方位、國際有影響”的工業集聚和特征優勢。
科技立異 工業開展裝上強引擎
6月22日,在東海縣弘揚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的出產車間,工人們忙著拉管、脫羥、焊接、擴管、包裝、冷加工,一條半導體器件出產線正滿負荷工作。“咱們但是國內第一家從事稀土摻雜石英資料的民營企業。”公司董事長徐傳龍說,2004年,他和妻子馮維娥興辦公司,一路乘風破浪,將一家“小土”企業開展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偉人”企業。
徐傳龍說:“興辦有競爭力的企業,就要不斷打破技能立異、研制高精頂級石英資料,科技立異肯定是企業開展的不貳法寶。咱們公司經過自主研制、校企聯盟,加大產品立異,上一年用于研制投入經費有1300多萬元。”公司先后對9種硅資料產品進行技能立異,其中4項技能立異添補國內職業空白、2項技能立異達世界領先水平;具有15項專利技能,成為目前國內石英職業中規劃最大、品質最完全的稀土摻雜功用石英玻璃資料的企業。前不久,公司上榜我國技能創業協會公布的“2021年度科技創業貢獻獎”名單。

晶海洋“H代新式多晶硅片技能研制”等19個項目獲評“我國好技能”,中材高新的“新式高效低成本精細鑄造硅基復合功用涂層資料要害技能研制”等3個項目獲批省要點研制項目,龍新石英經過潛心自主研制的高純硅微粉被用于航空航天等頂級范疇,雄偉石英自主研制的500毫米大口徑連熔石英管為單晶硅光伏工業的晉級供給了重要的產品支撐……本鄉高成長性企業的加快成長,帶動東海縣硅工業技能立異才能進一步提高。
在做大、做強硅工業的過程中,東海面向工業前沿,緊緊抓住國家、省火炬計劃和星火計劃施行的契機,在硅產品的技能開發方面交出了與全國甚至世界同步的成績單。“知識產權有杠桿效應,能夠大力促進企業立異熱情,也切實增強了硅工業在國內外市場的全體競爭才能。”東海縣科技局局長李騰說,目前全縣企業有406個有用發明專利,其中觸及硅資料企業的專利為294件,占比67%。
乘勢而上 搭建平臺打造開展新高地
企業主動求變,政府也愈加積極作為。加大科技立異力度,推進硅工業向中高端開展,完成由“資料大縣”到“資料強縣”的轉變,東海一直在積極探索和實踐。稱量樣品、加酸、消解、定容、檢測、出具報告……對于這樣程序性的工作,國家硅資料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查驗中心查驗員張意不敢有絲毫馬虎。張意說:“在國內一些檢測機構,一般需求10天左右客戶才能拿到產品的檢測數據,咱們這兒最快只需求2個工作日。”
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工業化,東海縣2011年建成國內首個專業從事硅資料及其深加工產品質量查驗的國家級查驗中心,先后主持起草國家標準5項、職業標準9項,每年向全縣硅資料企業發放200萬元免費檢測券,年出具各類硅資料原料及產品質量報告打破4000余份,用數據為企業供給立異支撐。
2017年4月7日,江蘇省東海硅工業科技立異中心創立。科創中心項目部主任程尚栩說:“中心最重要的功用定位便是硅工業共性要害技能的策源地和企業轉型晉級的中心支撐,聚集硅工業前沿性、要害性、共性技能難題,從全體上提高工業技能立異水平。”此外,東海縣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縣財務每年組織工業開展專項資金3000萬元,為硅工業立異開展供給強有力的政策支撐。2021年,全縣共實現工業開展專項資金2804萬元,為15家硅資料企業供給符合其開展的融資計劃,完成“蘇科貸”備案金額4860萬元,支持和鼓舞企業自主立異。
現在,硅工業年產量已占全縣工業總產量的“半壁江山”。今年1至5月,全縣規上硅工業企業產量56.78億元,同比增加53.7%,逆勢突圍交出了一張“優異答卷”。東海縣縣長張其兵說:“咱們將緊扣‘打造東隴海工業帶上的開展標桿’方針定位,瞄準硅工業范疇,推進延鏈補鏈強鏈,著力引入一批與東海硅工業根底相配套、市場前景相適應、資源稟賦相匹配的優質項目,全力筑起硅工業開展高地。”